徐礦集團是江蘇省人民政府直屬的國有特大型能源企業,中國民族工業的啟蒙,煤炭工業改革的先鋒,中國大企業500強,能源企業全球競爭力500強、煤炭企業全球綜合競爭力30強,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學習型組織標兵單位等稱號。
但在2017年上半年,資源枯竭、歷史負擔沉重以及企業內部管理等因素疊加,曾經創造過無數輝煌的百年徐礦陷入困境。
百年徐礦怎么了?4萬礦工怎么辦!
大局怎么穩、困局怎么破、路子怎么走、人心怎么聚、規矩怎么立?在經過大量的走訪調研后,徐礦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馮興振直面問題痛處,向全體干部職工發出了“五問”。答好這“五問”既是突圍良方,也是轉型之策。
▲馮興振(來源:徐礦傳媒)
2017 年6月,時任徐州市副市長的馮興振臨危受命,赴任徐礦集團。在他的帶領下,經過與4萬名干部職工 500天的拼搏奮斗,以沉甸甸的業績,答好了“五問”。
那么,他們是怎樣走出了一條困境突圍、轉型重生的
新路子?讓我們看看徐礦集團給出了什么樣的答案。
礦關了,人怎么辦?——把“包袱”變成財富,服務外包安置職工近萬人
礦雖然關了,但品牌還在,技術還在,管理經驗還在。徐礦集團充分發揮“百年徐礦”的品牌、技術、人才等優勢,把“包袱”變成財富,開展以技術和管理為主的服務外包產業,推進徐礦向能源綜合服務商邁進。
目前,徐礦集團擁有境內外煤礦服務外包和電力運維項目29個,安置職工近萬人,年生產煤炭近250 0萬噸。先后取得孟加拉國第三期2.6億美元煤礦外包項目和總價7800萬美元的土耳其波亞克煤礦項目。
人走了,井怎么辦?——盤活資源,變采煤基地為金山銀山
2018年以來,華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公司陸續入駐徐礦集團建設的淮海大數據中心。這里將建成淮海經濟區的“智慧中樞”。
淮海大數據產業園是徐礦集團產業轉型的嘗試,面向徐州以及淮海經濟區提供數據存儲、計算、分析等信息化服務。和其他的數據中心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供電,華美電廠提供 40% 的電能,大大降低了機房的用電損耗。淮海大數據產業園項目,利用徐州礦務集團龐莊煤礦關閉后的閑置土地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可容納 30 0 0 余機柜的新型數據中心,主要向徐州市及淮海經濟區提供數據存儲、災備、計算、分析等信息化服務。
搶抓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地方發展、服務地方發展,并從地方發展中獲益,這是百年徐礦在今天的過人之處。2 017 年 6 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明確了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定位。徐礦集團應時勢發展,很快確定了企業發展的戰略思想,盤活采煤塌陷地、鐵路、電網等存量資源,努力把衰敗的采煤塌陷地變成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
為此,徐礦集團相繼與徐州市及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賈汪區、泉山區、沛縣等市縣合作,開展生態修復、土地整理、采煤塌陷地治理等,建設潘安湖、九里湖、安國湖三大濕地,把采煤塌陷地變成綠水青山,成為生態建設新亮點。其中,潘安湖生態旅游小鎮項目規劃已完成。
一個又一個合作項目,正在演繹著“化腐朽為神奇”的新傳奇,為衰老礦區轉型提供了“徐礦樣本”。
煤沒了,產業怎么辦?——布局“六大基地”,保障江蘇能源安全
徐礦堅守回歸主業、聚焦主業,干自己能夠干、應該干、干得好的事。
天山公司成為新疆最大的井工煤礦,錫盟煤電一體化項目獲批,晉焦入蘇簽訂合作協議,位于北疆的賽爾能源公司紅山煤礦項目通過國家能源局項目核準……徐礦集團喜訊不斷。
作為江蘇唯一的煤炭基地,徐州的煤炭工業盛極一時,大大小小的煤礦星羅棋布,最鼎盛時礦工超過 10 萬人。這里 80% 以上的煤炭供應蘇南和華東地區,僅徐礦集團調往蘇南的原煤就達 4.14 億噸。
與多數資源型城市的生長路徑相似,煤炭產業無可置疑地成為徐州的支柱產業。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逐漸枯竭,一個更大的問題擺在徐礦人面前:煤沒了,江蘇的能源安全如何保障?蒙電送蘇、陜電送蘇、晉焦入蘇、新疆煤電一體化、一帶一路能源服務和省內清潔能源……這不是癡人說夢,這是徐礦集團根據“一體兩翼”發展戰略要求,聚焦煤電化核心主業,放眼全國能源大基地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而進行的布局和建設。
經過不懈努力,“六大能源基地”逐步形成煤炭產能5000萬噸/年、電力裝機容量 2000 萬千瓦、焦炭入蘇 1000 萬噸 / 年,成為江蘇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軍。
打造省際能源合作平臺,加快建設國際化特大型省屬能源集團,為江蘇能源安全提供“徐礦保障”……
企業有了效益首先想到的是職工,這是馮興振最大的為民情懷。他在到任之初就鮮明提出把讓全體徐礦人都能過上好日子作為不懈追求,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大力倡導和建設“家文化”,傾情做好底線、基本、質量“三大民生”,傾情關注特困家庭、弱勢群體、困難職工“三大群體”,盡力辦好漲工資、提待遇、美環境“三件大事”,2017年職工工資恢復性增長了 35%,2018 年又增長了 15%。時隔兩年,再到徐礦,再看徐礦人,滿臉洋溢的都是幸福的微笑。
堅守、擔當、情懷,馮興振最真實的寫照;過上好日子,發展高質量,馮興振最樸實的追求,也是他唯一不變的初心使命。